[特色產業巡禮]易縣易水文化將向文化產業轉型
![[特色產業巡禮]易縣易水文化將向文化產業轉型](/Upload/news/13EF9A0100589DB435A714A0CEE68893.jpg)
[特色產業巡禮]易縣易水文化將向文化產業轉型
2012年首屆易水文化發展論壇在河北易縣舉行,同時易縣文化產業園區正式揭牌成立。本次論壇旨在以“易水文化”為主題,凝聚專家學者智慧,深入挖掘易縣文化資源,推動縣域經濟轉型升級。
通過總結專家學者在論壇上的發言,挖掘易水豐厚的文化資源,實現文化向文化產業的轉化,成為易縣縣域經濟轉型升級,建設成為京南生態旅游名城的必由之路。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教授、院長范周表示,將文化轉化為文化產業,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四化”,即:以文化人、以文化業、以文化城、以文化品。要早日把“易水文化”的理論研究成果轉化為學術界和文化產業權威機構的共識,并推廣到全國乃至世界。
易硯是易水文化的一個縮影,也是易水將文化轉化為文化產業的典型代表。發展易硯文化產業不僅得到易縣百姓的認可,還得到國家的重視。2006年,生產易硯的代表廠家——河北易水硯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定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008年,“硯臺制作技藝·易水硯制作技藝”被文化部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易硯是中國最著名的古硯之一,與端硯、歙硯并稱中國三大高檔名硯,素有“南端北易”之譽。易硯歷史悠久,出土文物證實已有1800多年歷史,由于其石質優良、創意獨特、造型完美等原因深得王公貴族、文人墨客以及平民百姓的珍愛,自唐宋以來一直為宮廷貢品。
鑒于易硯的文化內涵與價值,易縣大力發展易硯文化產業,全面構建以易硯等工藝產業為主的大文化發展格局,并規劃建設了易縣文化產業園區。
該園區由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規劃設計,按照建設一流中國實用美術之都的理念,高位啟動,高效運轉,快速推進。園區包括中華硯文化博覽城、物質文化產業聚集區、非物質文化藝術聚集區等多個功能區。全園區占地面積5000畝,預計總投資60億元,建成后將形成以易水河濱河地帶為核心,以112國道為集聚帶,以易硯文化博覽園為龍頭的文化產業園區。
目前,該園區擁有文化企業21家,從業人員3.2萬人;在談項目8個,涉及文化創意、動漫、美術設計、藝術品加工等。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易水硯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易縣燕都銅雕示范基地、易縣絞胎瓷、易縣創意文化石、石制工藝品、蜜蜂文化產品基地等文化企業已成為園區具有明顯特色的支柱產業,年產值12.85億元,預計到2012年底產值可達15億元,占園區總量的86.2%。
該園區將文化產業加工、產品展銷展覽、旅游休閑、文化交流、會議中心等融為一體,成為全縣文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聚集區,同時,該園區的建設將徹底改變該縣文化展示落后的現狀,也必會將以易水硯為主的易縣文化產業業態提升到新的高度。
中國制硯藝術大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易水硯制作技藝傳承人鄒洪利說:“易硯是中國書寫石硯的先驅,易硯文化積淀深厚,易硯文化產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必將在中華硯文化藝術之林獨樹一幟,再領風騷?!彼€指出,易硯文化產業,銅雕產業、文化板巖產業等構成易縣多姿多彩的文化產業業態,如此眾多的文化產業資源,必將為易縣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提供堅實的保障。